不論是年後轉職潮、或是準備畢業後投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最近許多人都風風火火的開始找工作。然而求職所面臨的第一道「大關卡」,就是該怎麼準備好一份受人資青睞的履歷。
在公司從眾多人才中精挑萬選出合適的求職者時,履歷篩選通常是最基本、也有可能是最重要的敲門磚。因此如何在履歷上表現亮眼、出奇制勝的掌握人資的眼球而順利進入到面試階段,就是每個求職者都該具備的能力。
在撰寫履歷時,應該針對不同產業、不同職缺的工作內容而客製化撰寫履歷,這句話已經不是什麼特別的秘訣。
然而知易行難,在執行層面上,到底應該怎麼樣一步一步的打造針對不同職缺的客製化履歷呢?本文透過整理實踐面的四大決策步驟,使人在客製化履歷時不再無所依歸。
本文所提出的客製化履歷撰寫步驟,其實主要精神如同企業在進行目標管理一般,同樣離不開主要宗旨「設定目標、認清現狀、計算差距、縮短距離」。客製化履歷的實踐方式一樣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 盤點手邊資源(認清現狀)
- 鎖定想投遞的工作職缺(設定目標)
- 找出現有資源與目標間之差距(計算差距)
- 規劃行動方案以彌補兩者落差(縮短距離)
以下就將一步一步的透過實際的例子,來逐步帶領讀者進行以上的四個履歷撰寫步驟。
//
1. 知己 — — 盤點手邊資源
撰寫履歷表的最主要工作,就是要找出過去經歷與工作職缺渴求技能之間的交集。
建議若還沒有撰寫過一份完整履歷的人,可從先鉅細靡遺的羅列自己過往的所有經歷開始,不論是在學校社團的活動經歷、參加的競賽體驗或是曾經的工作實習歷練,逐一表列下來。
因為每個經歷乍看之下可能並不特別,但透過不同的闡述方式,皆可能成為證明自己具有某項技能的佐證;
舉例來說,擔任系辦櫃檯的服務人員處理瑣事,乍看之下似乎是個容易被忽略的工作經歷,但若從資料蒐集、行政資訊處理能力的層面,這條經歷就能成為強而有力的技能背書。
逐一條列每項經歷後,可透過下圖列出的大方向工作核心能力指標,找出每個經歷背後培養出自己的哪項能力。
若是手邊已有初步完成的履歷,則可透過逐條式的對照,找出自己在撰寫每項經歷時,預期想要透過履歷中表達出來自己何項能力的培養。
舉例來說,若履歷中列出曾在校內社團中與五個其他社團一起聯合舉辦發表會,以解決校內單一社團缺乏資源問題的經驗,則可以在核心能力的培養中對照到表裡的團隊合作-協同合作力技能的養成。
在這額外補充一下,倘若你對自己想要投遞的工作職缺仍不清楚,也不知道自己實際上是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時,該怎麼辦呢?
筆者建議同樣可透過先將過往的經歷逐一條列,並運用上表的核心能力來檢視,找出每項經歷所相對應培養出來的核心能力,並給予每項能力相對應的分數;最後總結歸納,以總分的形式找出自己最強的6個主要核心能力。
例如整合各社團一起舉辦活動,就是協同合作能力的表徵;處理與安排各項行政事務,就是服務能力的培養。依照每項經歷所培養技能的出現頻率高低,來給各項能力打上分數而排序選出前六名。
透過受過評分檢視的核心能力,可以較清楚自己適合什麼類型的工作。注意,一定要將自己最強的核心能力限縮在六個以內,以強迫自己作出抉擇,找出自己真正最擅長的事情。
//
2. 知彼 — — 鎖定想投遞的工作職缺
在盤點完自己過去的經歷,找出自己最強的核心能力後,便可較大方向的鎖定了自己想要投遞的職缺。
接著可以再依據產業類別,透過網上資源找尋想要投遞工作的職缺描述,例如上104搜尋有關科技業務所要求的工作職能描述,並按照其中的描述自己羅列出認為該項工作中最看重的六項核心之能力。
舉例來說,該工作描述上寫道「希望面試者能夠擁有顧問業實習的經驗」,而推估到該工作需要的核心技能可能包括獨立思考的技巧與主動蒐集資訊並製成解決方案的能力等等。
要盡可能的將這六項你認為該工作職缺所需要的能力達成MECE分類的原則,也就是「重複而無遺漏」,以求涵蓋該職缺職務範圍的各個面向。
接著,評價上述找出該工作中的六項核心能力之最低被錄取分數。
比如說你認為良好的溝通能力是身為一個業務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而溝通分數若滿分為十分,你認為會被HR錄取的最低分數為七分,則將該工作的核心能力-溝通技巧列為七分,並以此類推每項工作所需錄取的最低分數。
記住,這裡的分數評估與衡量,都只是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最終的目的不是要達到精確的數字,而是幫助自己一來找出自己與目標的相對差距,二來界定出一個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
再者,這裡依據該職缺在招人資訊上所要求的能力來推估該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屬於一個大略的原則,你所預想的跟工作真正要的能力之間可能存在落差。
而針對上述兩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上,可透過向實際在該特定領域工作的業界前輩,例如在前例中就是科技業的業務從業者諮詢,確定自己透過網路上的工作描述所列出來的六項核心能力,真的是業界中此職缺看重的能力;
或是最低錄取分數的調整,比如說你以為業務能力的溝通能力需要七分才能被錄取,實際上業界的要求可能會需要到七・五分以上。
總而言之就是透過實務藉經驗的修正,來將有偏誤的地方進行針對性地調整。
//
3. 知己知彼 — — 找出現有資源與目標間之差距
透過前述兩項步驟的執行,這時應該已經確定想投遞工作所要求的6大核心能力與其最低錄取的分數。這時,再透過自己先前已經羅列關自己每項經歷的整理,來找出與這項工作所要求的六大核心能力相關的經歷。
同時,透過自己過去的這些經歷,替自己該項的核心能力打分數;延續前例,已經知道這份業務工作所要求的溝通技巧分數最低錄取分數為七分,而你透過盤點自己過去的經歷,給了自己的溝通技巧六分的分數。
這時就可以看出每項該工作所要求的最低錄取分數,與你目前各項經歷所培養的核心能力中,兩者間彼此的差距。
記住,在替自己打分數的當下,不但要使分數的來源有足夠的經歷做為佐證,同時要試著站在公司人資的角度來思考分數的價值。
也就是說,在你眼中認為自己過去經歷間所培養的溝通能力技巧分數為六分,但在公司的角度上,你的經歷和其他所有的應徵者相比之下,真的會值得六分的分數嗎?還是其實分數只有五分,是你自己高估了這項經歷的價值?
在這項步驟中,同樣可諮詢相關的業界前輩或在從事人資工作的前輩,從客觀第三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每項經驗所培養出能力代表的價值。
//
4.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 行動方案
透過上述的步驟,能夠利用已經調整完成的職缺六項核心能力以及其最低錄取分數,並與之和自己經歷所獲得的既有分數相做比較,找出其中的差距;透過這樣一目了然的解構,可找到自己目前最不足處。
而行動方案的執行,則是透過其他方向性強的特定經歷,來補足目前仍達不到工作錄取最低標的能力。
例如前例中你發覺自己想要應徵業務工作上,溝通能力的要求為七分,而透過業界前輩檢視自己的經歷後,公允評價為五分。離滿足達到此工作的最低標準仍有兩分的差距,這時便可開始思考要透過什麼樣的其他經歷,來補足這兩分溝通能力的差距。
比如說可以參加業務人員的溝通能力相關訓練講座,考取證照以證明自己溝通能力的成長;亦或是透過不同Net-working活動的參加,主動推銷自己而與人達成新的異業合作方案等等。
根據不同的個人能力與工作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每個人的行動方案都可能有不同的樣貌;就連如何達成該核心能力的培養,如上例中的溝通技巧,也能夠透過不同的方式來達成。重要的是,要一步一步的透過上述的步驟,明確找出自己該努力的方向。
//
而以上的四步驟客製化撰寫履歷方法不僅僅適合初次求職者,若想要轉職跳槽的在職者,同樣可以利用這一套簡單明瞭的步驟。
只要把想要投遞公司的職缺換成心目中想跳槽的職務,再利用同樣的核心能力歸納、目前經歷的培養所得之分數與業界錄取最低分數相互比較,亦可以明確看出自己該努力的方向。
本文期望透過步驟階段性的描述與案例的搭配,使每位讀者能透過親身演練而實踐如何客製化個人履歷,以達成未來在下筆修改履歷時,都能夠更有方向、更知道該如何努力;
也可以更投公司人資所好,在面試前先做好相關功課,使履歷客製化的方向與公司方所期待的相同,而大幅增加被邀請面試的可能。唯有讓公司端感覺到這份履歷為其量身打造的苦心,才能夠在多如牛毛中的履歷海中脫穎而出。
雖然本文的履歷撰寫方式在執行上可能會耗時耗力,但面臨「職涯發展」這佔多數人們生命中這麼重要的課題,難道不值得我們多花額外的心思與經歷,細細檢視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以期在工作發展上步步高升嗎?
若喜歡我的文字,請不吝於幫我「拍手」鼓勵或分享文章給同樣有興趣的朋友~
若想要進一步的支持我的創作,也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來追蹤打賞
~你的支持是我持續筆耕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