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Connecting the dots looking backward: 打造個人「系統」的氣度

詣周
5 min readFeb 1, 2019

--

你想要達成短期「目標」?還是打造長期「系統」?

成功是什麼?「目標」與「系統」

你覺得要如短跑一樣快速衝刺、還是像跑長跑一樣持續堅持,才能夠真正成功?

答案應該要看對於「成功」的定義。

若對你來說達成具體的「目標」就是成功,短跑衝刺的方式當然較佳;但若你認為人生的成功是一場持久戰,細水長流的長跑型堅持才是真正的獲勝之道。

這可能不是什麼新奇的概念,但怪的是,細細檢視日常所能接觸到的價值觀,多半都是在讚揚達成「目標」的行為,而鮮少有人鼓吹該長期建構一整套「系統」?

或許問題出在,我們太需要短期的回饋、報酬,讓自己知道做這件事情能夠對自身帶來的好處;

跳脫出個人視角的框架,心中保有一件「大事」而能提升高度俯瞰「全局」的能力,本就是有違人性的思維模式吧!但呆伯特(Dibert)系列漫畫作者亞當斯卻做到了。

//

呆伯特創始人的十年寒窗

史考特.亞當斯(Scott Adams)是呆伯特(Dibert)系列漫畫的作者;呆伯特系列漫畫今天已在65個國家、超過二千家報紙用25種語言轉載。

亞當斯原本是坐辦公室的白領文書職員,剛開始畫呆伯特漫畫時因為要上班,必須每天早上四點起床來畫…他是怎麼堅持下來而取得今天這個成就的?

亞當斯當年一邊工作一邊業餘畫畫和寫作,畫畫和寫作帶給他的物質回報非常少,對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當時別人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亞當斯自己其實也回答不出來。

但現在回頭看,亞當斯給出了總結:

他做的這件事不是為了完成一個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為了發展一套「系統」。

//

所謂「目標」,就是你做了這件事情是為了達成特定的成果,成功就有回報,失敗就算是白做;亦即反饋是明顯的、即時的,比如說「一年內要讀完50本書」、「今年結束前要結束單身」等。

而亞當斯所謂的「系統」,指的則是一個連續變化的東西,可以是一項技能(如養成看書的習慣)、一種關係(如維持穩定的男女友關係)。

為了這個系統,可能你必須做各種事情,比如說要求自己養成特定習慣使得系統可持續發展;這時候該著眼的不是某個具體事件的成敗,而是「發展」系統。

亞當斯的部落格寫作就是一個系統。

具體哪篇文章能不能獲得收入、有多少讀者閱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讓這個系統不斷的發展、壯大。他寫作部落格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這恰恰是系統的特徵。

但是要怎麼發展系統呢? 亞當斯認為有兩個關鍵:

第一,必須定期寫,不能一曝十寒,要逼自己維持固定的產量以保持紀律,這與春上村樹曾說過的:「一天內產出三天份量的文字創作產出其實是件壞事;因為這會讓你心理上產生可以休息三天的怠惰感。」

第二,把部落格當作一個研發平台,在上面做各種寫作技術的測試。比如,亞當斯測試了不同類型的話題,看哪個話題受讀者歡迎。

他甚至還測試自己用各種不同的「聲音」寫作,比如說憤怒的口吻、幽默的口吻、批評的口吻等,看哪種風格更受讀者的歡迎。

時間長了,部落格文愈寫愈多,亞當斯的寫作系統就成長了起來。

後來《華爾街日報》聽說了他的部落格,就邀請他開個專欄。

「十年寒窗」練兵的亞當斯,憑藉著熟撚的文字功力與對讀者口味的精準掌握,立刻靠著這樣的機會「一舉成名天下知」;

這都是因為此時的亞當斯已經擁有了一個成熟的寫作「系統」。

//

短期衝刺的「目標」與長期耕耘的「系統」

達成「目標」不難,因為通常它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回饋的方式也很明顯,要不就成功、要不就失敗,一翻兩瞪眼;成敗的差異很多時候只是取決於執行的紀律。

但系統就不一樣,它沒有一個特定具體的短期目標,也不一定知道做成了以後會有什麼幫助。

或許只能像賈伯斯說的一般:「你無法預先把現在所發生的點點滴滴串聯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今日時,你才會明白這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所以你現在必須相信,眼前現在發生的點點滴滴,將來多少都會連結在一起。你得去相信,相信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甚至是輪迴。」

發展一個系統,不但需要你做「好玩」的事,還淤要你做很多「不好玩」的事。

很多人都說過要真的成功,一定要能對自己在做的事情「樂在其中」;

但其實這不是故事的全貌,除了有「興趣」以外,還需要做很多你「沒興趣」的事情才真正能夠脫穎而出。

//

要成功發展一個「系統」,當然需要自得其樂;但有興趣的人太多了,每個人都對某一方面的事情很感興趣,但是要真的像亞當斯這樣堅持下來,光有興趣絕對是不夠的。

「興趣」是個被高估了的特質;而「氣度」則是個被忽略了的素質。

不計較得失、不論成敗,心裡有一件「大」事而持續地默默耕耘,這就是「氣度」特質的展現。

但這真的很難。試問多少人能做到,沒有設定階段的職業規劃,沒有具體目標,不計回報,長時間地去發展這麼一個系統?

筆者私心認為,與亞當斯當年一樣默默耕耘著自己部落格的眾多寫手,就正是這種人;

「你著眼的是一場戰役,還是整個戰爭。」,將眼光放在「系統」而非「目標」,「氣度」而非「興趣」。

因此相較於「斜槓」,筆者更喜歡「雜學主義」所代表的意義。

「斜槓」只是為了發展「系統」而自然而然展現的表徵,履歷上的斜槓經驗本身並不是目的;

而透過把培養習慣、吸收知識當成擴充「系統」的手段,「雜學主義」才更能顯現,不論成敗、不計得失的著眼點在長期的「發展系統」而非短期的「達成目標」吧!

若喜歡我的文字,請不吝於幫我「拍手」鼓勵或分享文章給同樣有興趣的朋友~~你的支持是我持續筆耕的最大動力~

--

--

詣周
詣周

Written by 詣周

與其稱之為斜槓,更相信自己為「雜學」主義者;有點任性的做著每件事情,無關成敗,過程的享受本該就是目的本身.Still try to figure out how the dots will be connected in the future.合作邀約請洽qw25892001@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