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擁有好身材為什麼那麼難(下)?疑難雜症解決篇

詣周
4 min readJan 6, 2019

--

該怎樣打敗心理的惰性,養成塑身的好習慣?

間歇性斷食法、「自動導航」運動模式就是抗拒惰性的最佳良方!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超越心智負擔的塑身秘訣

在前面一篇文章《【健身】擁有好身材為什麼這麼難(上)?問題成因篇》,想必讀者已經對於造成自己健身與節食困難重重的心理因素有較全面的認識;

往後對於自己怠惰的心態不用再那呢自責,你只是犯下了所有人都會犯的錯、被自己複雜的心理狀態愚弄罷了。

但知道歸知道,到底該怎麼辦呢?

筆者認為,我們應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出問題的地方是在匱乏心理與認知頻寬低落,那麼解決方式也應該從這兩個方向來著手!

//

節食計畫 — — Keep it Simple!

首先先從節食計畫來看,前面提到:

節食計畫之所以那麼難執行成功,在於對食物「匱乏」的狀態而很難去抵抗美食的誘惑,若再加上認知頻寬低落時,節食計畫會更容易失敗。

根據《匱乏經濟學》一書中提到,若想要真正有效的來對抗匱乏的心理,最重要的原則是要保有夠大的彈性、讓心裡創造出一種「寬鬆」的狀態;

當處於這種狀態時,比較容許犯錯的機會,人們也不會那麼鑽牛角尖於眼前最匱乏的事物。

同時,在著名的「延遲享樂」實驗中,受試的小朋友們被關在同一個小房間內,他們可以選擇當下吃掉一塊棉花糖或是忍耐一下,等晚點實驗結束吃到兩塊棉花糖;

實驗結果顯示,能夠真正抵抗當前誘惑的小孩,都是成功轉移注意力者,也就是不把心思放在「棉花糖」本身而跑去玩玩具、看書的人。

因此綜合上述,一個成功的節食計畫所要包含的特性該有:

  1. 有足夠的寬鬆、容許犯錯機會已達成解除心理匱乏的狀態
  2. 轉移注意力,不過於專注進食「食物」的選擇而增加誘惑的可能
  3. 簡化節食計畫的難易度,使實踐時不需耗費過多的認知頻寬

因此為了符合上述種種條件,筆者推薦控制「進食時間」而非「進食項目」的間歇性斷食法

間歇性斷食法的簡單執行方式就是每日進食的時間壓縮在8小時以內,並保持16小時的空腹以達到節食的目的。

一來計畫執行簡單,只需注意飲食時間;

二來專注於時間控制而非食物選擇,能轉移注意力;

三來能透過彈性的調整而允許自己擁有犯錯空間,逃離食物匱乏的心態。

//

運動習慣 — — 不要用大腦抉擇,做就對了!

再來,我們討論關於如何養成運動健身的習慣。

從上述可知運動習慣被放棄的主因在於當下需要執行時,往往人們的認知頻寬都已被耗盡而難以堅持初衷。

因此可能的解決辦法有兩種,一種是在認知頻寬充裕的時候執行類似的運動計劃而養成習慣,一種則是在運動計畫執行時盡量不要求耗費認知頻寬。

第一種情況的實例,如在假日沒工作時,在認知頻寬較充裕的狀態下趕緊逼自己去健身房。

但眾所皆知人類是懶惰的,況且就算沒有工作的事情要忙,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瑣碎的雜事與突發狀況會消耗你的認知頻寬,加上找藉口往往是我們最擅長做的事情之一,因此筆者並不建議這種方式。

第二種方式,在運動計畫執行時盡量不要求耗費認知頻寬;實際實踐的方法比如說每個禮拜固定幾個時段一定要去運動,不論是加班到多晚或是發生什麼突發狀況。

透過把運動這件事情變成一個固定的例行公事,你就不會需要面臨「是否該去運動」這件事情的選擇,而變成一種自動導航的模式。

如此一來,可以透過不需耗費認知頻寬來做抉擇,給自己任何逃避的理由;長久下來若因此而養成運動習慣,則更可以變成一種下意識運作的型態,而不再受猶豫不決天性所苦。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全看你的決心有多強!

總結而論,本篇文章透過從心理學與行為科學的層面來剖析為何那麼難以養成節食與健身的習慣,並相應的提出筆者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法。

在節食方面,選擇執行簡單而不耗費過多認知頻寬、能轉移對「食物匱乏」注意力的節食方法(如間歇性斷食法);

在健身方面,則養成在運動計畫執行時盡量不要求耗費認知頻寬的執行方式,例如固定時段的無選擇習慣養成。

期望透過兩篇文章中問題的成因解決方案的建議,大家都能夠在雕塑身材這條路上少走一點冤枉路!

若喜歡我的文字,請不吝於幫我「拍手」鼓勵或分享文章給同樣有興趣的朋友~~你的支持是我持續筆耕的最大動力~

--

--

詣周
詣周

Written by 詣周

與其稱之為斜槓,更相信自己為「雜學」主義者;有點任性的做著每件事情,無關成敗,過程的享受本該就是目的本身.Still try to figure out how the dots will be connected in the future.合作邀約請洽qw25892001@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