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狀》這部電影裡面最高潮的一段,是在三兄弟攻打佔領蘇州的太平天國軍;然而因為糧草不足,三兄弟的山字營圍困蘇州九個月,卻遲遲無法攻下。
而劉德華飾演的二哥趙二虎,在大哥龐青雲(李連杰)與三弟江午陽(金城武)去向清廷要糧草的時候,為了顧全大局而決定犧牲自己,冒險充當刺客,進城刺殺蘇州太平天國首領,以解蘇州城困死局。
結果雖然成功進城,卻被識破來意;但太平天國的首領卻願意為了城內其他弟兄的性命,而甘願在決鬥時讓趙二虎殺死自己。在死前,趙二虎含淚答應會照顧其他投降的太平天國降兵、蘇州城至此投降。
然而,要到糧草歸來的龐青雲卻不願將糧草分給太平天國的降兵,且由於馬上必須出發攻打下一個城市,而不放心把蘇州交給剛剛投降的太平天國軍隊,決定效法當年秦國名將白起,將投降士兵全部殺光。
「這四千人拿起槍就是兵,你能放心把這蘇州城交給他們嗎?」
「大哥,你聽我說,你聽我說好不好…」
「你看這饅頭,本來是我們兄弟要吃的;
你要分一半給這四千人、再分一半給城裡的百姓
兄弟們圍城圍了九個月,餓了九個月!你說這饅頭,是給我們還是他們?」
「我不管,發糧!發啊!發啊!」
「就一頓,讓他們吃飽。」
「我答應過要讓他們活著!」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
「人無信就是畜生!」
「二哥,大哥是對的。」
「讓開!」
「給我讓開!」
「大哥是對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體會一下這段的精彩)
//
「負心皆是讀書人」?
重看《投名狀》這部電影,感觸良多。
大家看完電影最常提到的是,重義氣、講信用的二哥劉德華(趙二虎);以及重權術、心機深沉的大哥李連杰(龐青雲)之對比,正好應證了古言云「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之嘆。
但年紀大了一點、事情看多了一點、對人生與人性好像懂了一點後,再次重看電影,反而有了另一番體悟。
尤其是看多了歷史研究、對於軍隊將領的思維模式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後,就較能解釋電影中大哥李連杰在電影中殺降將之舉動。
//
乍看之下會覺得大哥龐青雲冷血無情,但身為一軍的主帥,你能夠怪他的考量沒有道理嗎?
要知道,軍隊底下的弟兄也需要吃飯,
若將領無法照顧自己手下的士兵兄弟,
等到沒糧餉沒銀子,底下士兵忍耐達到極限時,
是很有可能被手下的部將給宰掉而取而代之的,
這是種古代軍閥難以言喻的悲哀,一種由底層脅迫上位的變種體系。
//
因此在電影中李連杰所面臨的兩難問題,
一邊是守信用餵飽降兵、一邊是照顧自己弟兄,
但設身處地的話,定會了解其當務之急是要先安定自己的部隊,
兩害相權取其輕,當然只能選擇殺掉不受編制的降兵,
而將糧食留給自己的弟兄享用。
否則,就算成全了義氣,餵飽了降兵而使其有了氣力,
一來增加了降兵抵抗、作亂能力的可能性,
二來讓自己圍城九個月的弟兄看在眼裡,
吃裡扒外的行為將使的軍心渙散,主將的位置便岌岌可危。
於情於理,在當時的環境選擇下,
真的只能痛下殺手,以安撫人心,保存實力。
//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你說他冷血無情,但他可是會在軍隊軍紀敗壞時(玷污城破後的民女)大義滅親的執行軍紀;
他從軍,是為了讓天下窮人都不被欺負;天下老百姓都抬得起頭,不會再有欺善怕惡的情況出現。
「從前我做官的時候,在街上看見一個捕快,抓住一個窮人,見著就打!
打得遍體鱗傷,混身是血!沒有任何理由,就是因為他窮。
而這個窮人,並沒有怨言;好像一切都是天公地道的。
從那天起我就發誓,如果我作主,這種事就決不能再發生!
你們投軍,是為了不讓別人欺負;現在我告訴你,不光你們,
全天下的百姓都不能讓人欺負,我們要做的是這樣的大事!」
你能說,做出這些事、講出番言論來的人,是沒有抱負?沒有理想的嗎?
那大哥殺降,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呢?這樣的人,到底是冷血無情、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還是只是有著更遠大的夢想、為了大義而犧牲小義呢?
//
但一切到了最後都不重要,因為龐青雲還是把為官之道看得太簡單了;竄起的太快,打亂了官場秩序、要的太多,威脅到掌權者的權力平衡。
在滿清的政治體系下,打仗是一回事、治理國家又是另一回事。搞明白這個道理後,許多電影的情節就全部都能看懂了;
為什麼一開始明明都屬于大清朝廷,一方人馬卻寧願看著另一方白白被敵軍打敗而全軍覆沒…
為什麼明明都是為了打敗太平天國所創造的混亂,私自攻打蘇州的龐青雲落得圍城九個月彈盡糧絕、需要協助時,朝廷的高官卻是隔岸觀火的一副嘴臉..
電影中有一幕,龐青雲獨自走在結了冰的河面上,他說:「我這一生如履薄冰,你說我能走到對岸嗎?」
相比他的兩位兄弟,他更有遠見、心中的抱負也更大,可在那些廟堂之中的人眼裡,空有理想與熱血卻不懂為官之道,只是加速自己毀滅、通往地獄的單程車票。
當龐青雲受封兩江總督、在太后面前被允諾免除兩江人民的稅賦三年時,他笑了;掙扎了那麼多年,從那麼多弟兄的死屍中爬起、熬過那些孤獨理想的夜晚,以為終於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了,他一步步走向受封的高台。
為了這一刻,他曾經裝死躲在死屍中、踐踏自己的尊嚴,只為了活下來。
為了這一刻,他泯滅良心、面對手無寸鐵的四千降兵,仍然下令屠戮全軍。
為了這一刻,他可以視投名狀如糞土、充當朝廷的儈子手,將趙二虎視為山字營的不安定因子、而不是當初結拜的那個好二弟。
忍了這麼多年,總算理想近在咫尺;如釋重負的眼神,看到了那將受封的寶座、看到了三弟想為二哥復仇的血刃、就是沒看到朝廷算計的那把槍。
朝廷是不會忍受把兩江地區的最高權力,交給一個局外人的;一個靠打仗而不是做官起家、一個還沒坐到位置卻已經開口向朝廷割肉分給人民的一介武夫、一個局外人。
//
明知不可為而為;留取丹心照漢青
龐清雲死前在想些什麼呢?除了對朝廷的失望外,也是種解脫吧。
如履薄冰的一生,這次他沒能再賭對;或許某程度他也想要這樣的結局吧?已經背負的太多、犧牲的太大,不想再往前了。
死前他笑著對姜午陽說:「投名狀,快。」
龐青雲終於敵不過時代、敵不過命運;配得上那樣理想的價值,可能就是在那個年代還不存在吧。
中國的戲劇一向講求皆大歡喜,《投名狀》的故事的悲劇結局反而更像西方式的。所有人都死了,死在與命運抗爭的途中;那不是悲觀,也不是悲慘,而是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
龐青雲用自己方式在孤獨地抗爭,抗爭自己的命運,抗爭自己的時代,終於倒在了自己的理想前;為了理想,他可以無情、可以冷血、可以被誤解,但當他什麼都做了以後,卻還是沒能適應這時代的規則,而被淘汰。
他想要靠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克服這個時代命定的悲劇,可終逃不出這個時代;人力有時而竭、人定有時可能真的無法勝天。他背負了這麼多,他是這樣的孤獨。
或許,這樣的理想與抱負,本就不該存活在那樣的年代;但至少努力、至少拼命過了,那樣悲壯的身影,就算在幾百年後已不被人記得,長存的精神仍迴盪在世世代代人的血液裡。
當對的時代來臨時,龐青雲的理想、價值,仍舊是被身體力行地實踐了,只不過不是由他。
「從那天起我就發誓,如果我作主,這種事就決不能再發生!
全天下的百姓都不能讓人欺負,我們要做的是這樣的大事!」
若喜歡我的文字,請不吝於幫我「拍手」鼓勵或分享文章給同樣有興趣的朋友~
若想要進一步的支持我的創作,也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來追蹤打賞
~你的支持是我持續筆耕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