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韓粉教戰守則:將問題與關係分開;撇開「立場」而專注「目標」

詣周
5 min readJun 15, 2019

--

韓市長對於香港反送中的「三不知」:這個不知、那個不知、什麼也不知

從「韓粉」角度看世界,不代表要認同

本篇文章是在筆者寫完前一篇《「韓粉」的瘋狂,可能背後你我都推了一把》後,看到網友留言討論的回饋後有感而發所寫下的文章。

本文主要是想要釐清前文的目標:如何透過更了解自己周遭「韓粉」長輩的思維,而做更有效的溝通。而文中的「韓粉」並非指所有韓市長支持者,而是筆者自身週遭遇到社經地位較高的藍營支持者,在此先做澄清。

前一篇文章的初衷是想要透過個人觀點,來試圖「理解」韓粉中特定族群的思維,使在溝通時能夠用「對方的視角」來理解世界;因為據統計顯示,溝通中最容易造成誤解的正好就是「雙方無法理解對方視角」所造成的問題。

//

真正的溝通:將問題與關係分開;撇開「立場」而專注「目標」

透過理解行為背後的價值觀以及孕育那樣價值的環境,來達成「理解對方視角」的能力;這樣做的目標,是為了更能達成「原則性談判」的宗旨,將問題與關係切開,讓人能夠就事論事的談判,爭取權益的同時又不損及彼此的顏面;將立場與目標分開,撇開立場的不同而緊扣想要達成的目標。

透過專注在彼此的利益,而繞過雙方對立的立場之爭,比如說「挺韓」或「反韓」;直指核心、詢問對方在既定立場的背後,是什麼樣的慾望與利益導向,會使的他堅持現在的立場。透過循序漸進地達成階段性認同,來有計劃地推向最終目標。

誠然,溝通或談判最容易陷入的,就是錯誤的「立場之爭」;你的觀點與我的觀點不同、立場相左,因此不管談了多久都是在隔空開火而始終沒有妥協的可能,最後只好「道不同不相為謀」,雙方對彼此都沒有什麼話好說,還白白浪費了許多口舌與時間。

但這真的是我們要的嗎?溝通與談判的初衷,不應該是就「目的」而妥協、調和雙方的立場來達成最重要的事情嗎?怎麼不知不覺中,人們都花了這麼久的時間在根本不重要的「立場」上呢?

//

為什麼總是我需要低聲下氣的溝通?著眼大局的「目標」

以網友對《「韓粉」的瘋狂,可能背後你我都推了一把》這篇文章的回饋來說,最常見的聲音是一種「為什麼都是要年輕人低聲下氣地去跟不知悔改的退步價值來做妥協?」、「難道我們還讓不得不夠多嗎?」、「全部都怪給覺青傲嬌就好了最簡單。」這樣的想法或態度,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筆者自己也曾親身擁有這樣的經驗。當時在說服長輩公投時投下「支持修民法同婚」與「性別教育」時,因為觀念相左而激烈討論;與其說因立場不同而激動,更不如說是對於從小視為榜樣的長輩,居然會有這麼扭曲的價值而感到失望。

長輩這時冷冷地拋下一句話:「哪有像你們這樣態度說服別人的。」當時的我不懂,為什麼明明是正確的價值,仍要低聲下氣的溝通與討論?但後來冷靜思考後,才知道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達成真正的目標 — — 使家人轉而支持你認同的價值。

並不是說筆者認同這樣的態度,但爭吵何謂「對的態度」無法達成真正的目標。的確,我們認定的「立場」不一樣;筆者覺得「同婚」是進步價值,但對方不一定這樣覺得。與其去指責對方的價值錯誤,不應該更是用理解、漸進的方式來達成「目標」才有用嗎?

不卑不吭的態度當然是我們都想要追求的溝通態度,而遇到姿態高、沒禮貌的長輩或只因觀念不同就用傳統倫常來壓人的人當然討厭;但轉而抨擊對方、激烈爭吵,除了情緒上得到紓解外,並沒有對「目標」的達成有任何效益。

取而代之的是,你可以選擇去尋找「較容易有被說服可能」的長輩來花時間精力;最重要的是,要時時提醒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構通,是為了達成最終的目標 — — 傳遞正確的價值;比如說同性婚姻、比如說別讓只會喊發大財的人當總統。

//

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別人更容易

網友們當然可以不同意筆者對於「韓粉」成因解讀的觀點,但事實上那並不是前篇文章最重要想要達到的目標;最重要應該是,奠基在這種「理解」的基礎上而展開溝通。

因為說老實話,那種「覺青已經很努力、老人也該檢討自己的價值」筆者也十分同意,但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別人容易的許多。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感覺良好」,那當然只要找到能夠舒緩焦慮的解釋方式,就可以止步不前;但如果目標是「讓台灣更好」,甚至短期的目標是「不要讓賣台者當選」,那麼當然只有盡我們所能的說服可以說服的人、把握每一次展開溝通的機會,不是嗎?

過程中當然可能委屈、可能憤慨、可能就是覺得韓粉就是無可救藥,但一次不行我們可以多試幾次;甚至可以找到比較有可能被說服的中間選民,積少成多。當然不一定會成功、也會時常碰壁,但只要我們至少嘗試過、至少努力朝目標一點一滴的邁進,不才是最重要的嗎?

//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香港正在奮力一搏,台灣怎能輕言放棄?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仍不斷從臉書上看到香港「反送中」的最新消息;看到香港警方的暴力醜態與青年的奮不顧身,除了義憤填膺與難過外,仍一直思考著身處在台灣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

我想對自己來說,就是嘗試運用自己的文字與影響力,在網路上多激起一點討論、多鼓舞一些和韓粉長輩溝通時挫敗的同溫層吧!香港社會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捍衛民主的最後一塊淨土,猶言在耳的我們怎麼能不努力的為台灣社會盡一份心力?

很多香港朋友都說,其實最後的結果可能難以撼動,但至少他們曾最後的奮力反擊;仍然有勝算的台灣社會,怎能因為目前的挫敗就止步不前?如果真覺得某些人無法理喻而不能溝通,那就至少換下一個,而不是以偏概全的認為所有韓粉都是一樣的無可救藥。

至少台灣還有嘗試的機會,絕對不要讓今日香港的慘狀,發生在你我都熱愛的民主殿堂中;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該瞄準真正的目標而努力,別讓那些與最終目標無關的事情,慢下了自己的腳步。

若喜歡我的文字,請不吝於幫我「拍手」鼓勵或分享文章給同樣有興趣的朋友~~你的支持是我持續筆耕的最大動力~

--

--

詣周
詣周

Written by 詣周

與其稱之為斜槓,更相信自己為「雜學」主義者;有點任性的做著每件事情,無關成敗,過程的享受本該就是目的本身.Still try to figure out how the dots will be connected in the future.合作邀約請洽qw25892001@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