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如何快速上手「陌生問題解決」的能力_「天空/下雨/傘」與「第一性原理」

詣周
Dec 29, 2019

--

「定義目標」與「拆解問題」後,就剩利用「天空/下雨/傘」與「第一性原理」提煉出的解決方案!

一位麥肯錫的顧問曾在討論時提及,他認為所謂的「陌生問題解決能力」,說穿了大多都在應用人平日的common sense;

亦即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規則與邏輯的推演,人人其實都能夠透過練習而培養出「陌生問題解決」能力。

//

上一篇文章提及了關於「目標確認」與「問題拆解」的步驟,接下來本文將會著重在「提出相應解決方針」的操作方式;

必須再次強調,唯有知道了想要解決的問題以及目標後,才能夠對症下藥的找出「對」的方法來開始。

而關於解決問題的手段,筆者想要介紹兩項簡單卻很實用的技巧;其一為麥肯錫方法論中經典的「天空/下雨/傘」的思考模式,另一則為Tesla創辦人Elon Musk所備受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

「事實」與「觀點」傻傻分不清? 分解「 天空、下雨、傘」

若曾經準備過case interview的讀者,應該無人不曉Victor Chen的名號;而身為一位前麥肯錫顧問,他建議所有有志於成為顧問的人,都必須練好區分「事實」(facts)與「觀點」(opinion)的能力。

簡單來說,「事實」是可以被驗證的陳述,有明確是非對錯的資訊;而「觀點」則是基於事實所做出的判斷,是演繹出來的想法。

若以「天空/下雨/傘」的例子來說:「看見天空陰陰的,判斷今天可能會下雨,因此出門要帶傘」。

「看見天空陰陰的」是事實,是觀察可得的陳述;「判斷今天可能會下雨」則是觀點,是基於「天空陰陰的」事實而作出的判斷;最後,「因此出門要帶傘」則是基於觀點後所作出的行動方案。

若用本身的性質來說,「天空/下雨/傘」即是「Data/Insight/Action Plan」的對應關係。

管理顧問在解決問題時,會先將蒐集來的大量「事實」整理成有邏輯脈絡的形式,並由此推演出「觀點」(或所謂的Hypothesis),並根據「觀點」而相應的給予客戶「可執行的解決建議」。

因此「天空/下雨/傘」就是一套顧問用來解決問題的簡化工具,而其中最關鍵的步驟在於區分三種資訊之間的性質差異;「行動方案」不太需要過多著墨,而區分「事實」與「觀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此資訊能不能直接被證明真偽。

能直接證明真偽的,就是事實,比如說「地球是圓的」是可以直接觀察證明的(從外太空看地球的形狀);而不能直接證明真偽的,就是觀點,比如說「台股會一路漲到2020年」,這是透過經濟局勢、歷史資料與市場氛圍等間接資料所推衍而出的結論,所以屬於「觀點」而非「事實」。

建議讀者可從日常的生活中練習區分「事實/觀點」來培養對資訊分類的敏銳度,筆者很喜歡的練習方式就是整理與人聊天時,從對方口中說出的資訊到底屬於「事實」還是「觀點」,而「觀點」成立背後的隱含假設(間接推演的根據資訊)又是什麼來做練習。

//

回歸本質的思考:第一性原理

接下來介紹所謂的「第一性原理」;它是量子力學中的術語,意思是從頭開始計算,只採用最基本而無法改變的事實,然後根據事實推論而創造出新價值。

將「第一性原理」應用在商業上最知名的例子可能就屬於Tesla創辦人在Elon Musk的故事了。

在開發Tesla電動車案例中,很多專家覺得電動車是不可能流行起來,因為電池成本在歷史上一直居高不下,在未來短時間內也不大可能大幅度降低。

但擁有物理系背景的Musk卻不認同主流觀點;

他在公司新電池的開發階段中,率先屏棄當時市場所有生產電池組的已有技術,把電池組的構成物質全部分解,還原成最基礎的材料:碳、鎳、鋁及其他用於分離的聚合物,這種還原使他了解到重新構成了製造電池的 「基本事實」是什麼,最後成功建立起Tesla的帝國。

「第一性原理」的精隨在於,能令人拋掉既有的複雜成見,而回歸最本質思考。

Musk曾言:「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人們總是傾向於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也照本宣科,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這其實和前一個方法有所關聯,基於最基本的「事實」來做出所有可能「觀點」的重新塑造,而思考「行動方案」。

管理顧問所能夠創造最大的價值,就是解構所有已經存在的流程與商業模式,回歸「事實」本質而重塑「解決方案」。

不帶任何偏見與盲點的專注於最基本的「事實」,來導引客戶策略的每一步行動。

以銀行為例,以銀行從業人員的角度思考,自己從事的可能是「銀行服務提供者」;但若利用「第一性原理」思考,給出的答案可能就會是「客戶任何金融需求的整合型顧問」。

前者是從既有銀行的服務為出發,後者則是先回歸到「為什麼銀行會存在?」,再推導出銀行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呼應到Bill Gates在1994年著名想顛覆銀行業的宣言:「Banking is essential, banks are not.」

「第一性原理」的熟練使用,某方面也回答了為什麼橫跨多產業的管顧公司,能夠比專精於產業內的客戶,提出更革命性的想法與創建;

因為管顧沒有產業的成見與包袱,只探究「事實」本質而基於此來推演新穎的「觀點」與「行動方案」,突破盲點而給予客戶事業注入創新的活水。

//

移花接玉的神奇:跨界整合能力

最後,總結前再提出一種筆者很愛的思考架構,簡言之就是「將A產業/領域的知識應用在B產業/領域」;也就是所謂的「跨界整合」能力。

跨界整合的能力對於管理顧問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這往往是許多客戶聘請管顧的主因。

由於擁有多種不同的產業背景與服務經驗,管顧們因此易於透過橫向整合跨產業的成功經驗,再搭配「第一性原理」的思考回歸本質、將概念移植到客戶產業而給出創新的解方。

但有別於前面提到的「天空/下雨/傘」或「第一性原理」,「跨界整合」更像是一種思考的框架而非實際具體操作的理論,只能透過大量的經驗累積,從量變到質變而靈活應用。

有研究顯示,接近40歲才拿到博士學位而成為教授的人往往比那些30出頭一路從大學念到博士的年輕教授,在學術理論上更有創新性;年紀較大的反而更有創意?這似乎跟一般人的直覺相反。

後來發覺這樣現象的成因,來自於40歲左右才拿到博士學位的人,通常都有別的領域的專業或實務上的經驗,透過結合過去不同領域的知識而加以「跨界整合」的人,才是那些真正可以提出革命性創新理論的大師;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當過BCG顧問、創立過公司而37歲才開始念博士的破壞性創新大師Clayton Christensen。

//

此系列兩篇文章首先介紹了該筆者認為「陌生問題解決能力」其實可以拆解成「辨識與理解陌生問題」與「提出相應解決方針」的能力;

前者包含「確認目標」與「拆解問題」兩步驟,後者則可透過兩個方法一個框架來提煉解決方針,分別是「天空/下雨/傘」、「第一性原理」與「跨界整合」。

透過兩篇文章野人獻曝,將「陌生問題解決能力」從大概念一步一步往下拆解成具體可執行、可操作的方法,期望讀者下次面臨老闆天外飛來一筆的突發奇想時,能夠不慌不忙的侃侃而談、著手執行而驚豔全場!

若喜歡我的文字,請不吝於幫我「拍手」鼓勵或分享文章給同樣有興趣的朋友~

若想要進一步的支持我的創作,也可以點選以下的連結來追蹤打賞

~你的支持是我持續筆耕的最大動力~

--

--

詣周

與其稱之為斜槓,更相信自己為「雜學」主義者;有點任性的做著每件事情,無關成敗,過程的享受本該就是目的本身.Still try to figure out how the dots will be connected in the future.合作邀約請洽qw25892001@gmail.com